哪幾類儀器要做儀器校正
期間核查如何定義?
期間核查(intermediatechecks)是指為保持對設備儀器校正狀態(tài)的可信度,在兩次檢定之間進行的核查,包括設備的期間核查和參考標準器的期間核查,二者合起來本質上相當于ISO/IEC導則25(1990)中的運行檢查。這種核查應按規(guī)定的程序進行。通過期間核查可以增強實驗室的信心,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。
為什么要進行期間核查
實際上,使用頻率高、易損壞、性能不穩(wěn)定的儀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,由于操作方法,環(huán)境條件(電磁干擾、輻射、灰邕、溫度、濕度、供電、聲級),以及移動、震動、樣品和試劑溶液污染等因素的影響,并不能保證儀器檢定或儀器校準狀態(tài)的持續(xù)可信度。因此,實驗室應對這些儀器進行期間核查。
幾個例子
1.比如分析天平是實驗室稱取物質質量的常用儀器,使用頻率最高,容易受到被稱量物質的污染,過載、使用不當還會造成刀口損壞,影響天平的靈敏度和準確度。
2.又如,分光光度計對光波長的要求很高,在葉綠素的測定中波長偏差1-2nml~p可造成葉綠素b濃度測定結果10-20%左右的相對誤差。此外,儀器的信噪比、單色光帶寬、雜色光強度和樣品室、比色皿的污染等都可能影響儀器的靈敏度和準確度。
除了在開機前和關機后檢查儀器外,對重要的儀器校正設備在兩次周期檢定(校準)之間需進行期間核查。最終使其滿足監(jiān)測工作要求,保證監(jiān)測結果的質量。
了解儀器的精度、準確度和靈敏度是否有變化,也對從上次檢定到本次核查期間所做的工作作一結論,如以后儀器再發(fā)生問題,無需核查本次核查前的結果。
核查原因
期間核查通常在下述情況下進行:
(1)按照年核查次數進行;
(2)儀器設備導出數據異常;
(3)儀器設備故障維修或改裝后;
(4)常期脫離實驗室控制的儀器設備在恢復使用前(如外界);
(5)儀器設備經過運輸和搬遷;
(6)使用在中心控制范圍以外的儀器設備。
核查內容
核查內容一般為:
(1)儀器設備的基本漂移、本底水平、信噪比、零點穩(wěn)定度檢測;
(2)光學儀器設備的波長重現性和靈敏度檢測;
(3)采用有證標準物質,對儀器設備進行準確度和精密度的檢測;也可將以前做過的工作再做一次(留樣再測)、使用標準樣再測(作質控圖)。
(4)制作測量工作校準曲線,根據線性回歸方程,獲得修正因子,確認儀器設備的檢測范圍和檢出限量。